雨花石网  > 所属分类  >  地理   
[0] 评论[0] 编辑

雨花台组

雨花台组雨花台组

  在南京雨花台、西善桥等地,它分布在50~60米高的第二级河流阶地上或丘岗上,已知下伏最新地层为新近系浦镇组,二者呈不整合接触。有的地点,它位于地面以下,为后期地层所覆,一般呈假整合接触。本组上部为一微红色粘土层,中部为砂层,下部为砾石层。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其次是石英、燧石、石英砂岩、硅质灰岩以及火山岩、变质岩等;砾径一般为数厘米,少量在10厘米以上,个别大于50厘米,分选性中等,砾石磨圆度较好,定向排列。砂层具清晰、大型的斜层理。除上述长江南岸的露头以外,在长江北岸的南京大厂镇九龙凹及六合县的八百里桥、马鞍山等地也可见到。它们是南京附近古长江及其支流与古秦淮河、古滁河的沉积物。其中有些砾石是浦口组或洞玄观组等砾岩中的砾石再搬运沉积的产物。雨花台组一般厚约50米,个别地点可能达100余米。 34, 216, 143, 98, 133, 94, 203, 254, 92, 2, 16, 124, 48, 11, 3, 163, 221, 195, 192, 59, 119, 161, 72,
239, 52, 252, 116, 60, 193, 207, 101, 142, 51, 74, 76, 154, 145, 105, 30, 31, 27, 204, 54, 7, 110, 166,


158, 227, 139, 111, 91, 23, 253, 147, 170, 226, 97, 39, 155, 79, 247, 215, 233, 218, 118, 175, 32, 135,

  此组地层中因含有晡乳动物安琪马、古猪齿兽、四棱齿象、宽凹三趾马、小双鼻角犀等化石及植物化石单籽豆、孢子花粉化石的杨属、柳属、鹅耳枥、榆树、紫藤等,因此,确定其地质时代为距今1000万~2000万年间,另砾石层之上常有火山玄武岩,经放射性铀测定,其时代也在1000万〜1200万年之间,故砾石层的时代应在2000万~1000万年之间,这也说明秦淮河在1000多万年前早已存在了,而长江的时代应更早点。 158, 227, 139, 111, 91, 23, 253, 147, 170, 226, 97, 39, 155, 79, 247, 215, 233, 218, 118, 175, 32, 135,
181, 149, 85, 171, 128, 103, 238, 159, 225, 234, 14, 200, 138, 205, 127, 50, 186,


108, 106, 148, 56, 15, 250, 62, 151, 26, 243, 57, 172, 66, 197, 223, 228, 63, 19, 70, 126, 164, 212,

目录

研究历史编辑本段

      雨花台组砾石层最早由刘季辰、赵汝钧(1924)创建于南京雨花台,泛指南京附近的一套位于玄武岩之下、赤山组之上的砂砾石层。随后,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雨花台层”实际包括数套岩性、岩相、分布、和形成时代都不同的砂砾层。夏树芳等(1964)指出南京附近有洞玄观组、铺镇组和雨花台组三套不同的砂砾层。但后来经研究发现,铺镇组与洞玄观组实际相同,故予以取消。此后雨花台组的涵义比原来的雨花台砾石层小,称之为狭义的雨花台砾石层。毕治国等(1977)认为南京附近新近纪地层序列为:洞玄观组、六合组、小盘山玄武岩组、黄岗组、尖山玄武岩组。林仲秋等(1986)认为雨花台组应该分两层,上部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下部形成于晚上新世。1997年,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在地层清理中又将六合地区砂砾层统称为“雨花台组”,沿用最初的名称。韩志勇等(2009)认为南京地区的砂砾沉积分为3个不同时期:洞玄观组、六合组、雨花台组,认为雨花台组沉积于上新世,止于下更新世。岳文浙等(2009)把南京地区的晚新生代玄武岩_砂研、层分为两组:下为雨花台组,时代为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早期,上为方山组,包括下玄武岩黄岗组和上玄武岩系,并认为晚中新世的“洞玄观组”、“铺镇组”“六合组”均为雨花台组的同质异名产物,不予采用。 194, 201, 174, 117, 99, 137, 6, 12, 153, 213, 206, 93, 249, 33, 28, 120, 95, 37, 4, 55, 237, 102, 196,
194, 201, 174, 117, 99, 137, 6, 12, 153, 213, 206, 93, 249, 33, 28, 120, 95, 37, 4, 55, 237, 102, 196,


182, 229, 67, 183, 188, 222, 107, 248, 244, 156, 88, 246, 240, 13, 211, 49, 144, 40, 21, 130, 179, 202,

    雨花台组砾石层的成因与沉积环境目前也众说纷纭,岳文浙等(2009)通过对六合灵岩山、江宁方山、铺镇猪头山剖面等沉积学研究,认为雨花台组砾石层为辫状河沉积,也有人认为其成因并非单一,如河湖相沉积(毕治国等,1977)、参杂有冰融水搬运的河流沉积物等(李传夔,1977)。即便是冲积成因,具体认识也有所差异。李应运(1963)认为是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李立文(1965)认为其是山区急流沉积,李浩敏(1984)则认为主体为古河床相沉积,部分为河漫滩相沉积,韩志勇(2009)认为为曲流河沉积和辫状河沉积等。 194, 201, 174, 117, 99, 137, 6, 12, 153, 213, 206, 93, 249, 33, 28, 120, 95, 37, 4, 55, 237, 102, 196,


140, 185, 177, 8, 90, 96, 190, 184, 113, 162, 217, 84

    另外,雨花台组地层还被认为与现代的长江河谷有关(Chardin P T等,1935),夏树芳(1964)则将其直接视为长江的阶地沉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其与现代长江的形成无关,为地方河流的沉积产物,甚至有人认为与长江没有关系,为近源河流沉积。 194, 201, 174, 117, 99, 137, 6, 12, 153, 213, 206, 93, 249, 33, 28, 120, 95, 37, 4, 55, 237, 102, 196,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二氧化硅    下一篇 砾石

参考资料

[1].  地质部地质辞典办公室.《地质辞典 3 古生物 地史分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1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